91短视频APP

陈占安: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在建设

摘要 :如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校已经成为一支作用显著、地位显要的重要力量。应该注意的是,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抓好抓实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基地,使之真正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从大的思路上来讲,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当前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下气力:一是牢固树立“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二是坚决落实“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统一要求;叁是协调推进课程、学科、学院“叁个重点”建设;四是努力形成“上下齐心、人人担责”的内部氛围;五是积极创造“党政共管、社会共建”的外部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下,中宣部、教育部共同推动下,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校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了一股潮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校2012年共有100家;2015年增加到280家;2016年达到454家;2017年达到653家;2018年又发展到834家;这个数字在2019年还会改写。我们继续在条件成熟的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时,从现在开始应该把主要的工作从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转变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来,从外延发展量的增加转变到内涵发展质的提高上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在建设,很多工作在后头,我们必须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的有关规定,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在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切实推进其建设,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基地。

 

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

1992年4月,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91短视频APP在成立之时就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关键在于学院的干部、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扎实的理论修养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学院的党政班子,政治上要坚强,理论上要清醒,作风上要扎实,工作上要高标准、严要求。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信、真教、真干。如果讲马列的人不信马列,那就没有说服力,也不可能对学生的立场、观点、方法起引领作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办院指导原则的最初表达。2007年4月,北大又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把成立马院的优越性概括为“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举一面旗帜,有利于凝聚一支队伍,有利于建设一个学科,有利于开好一类课程”。2014年7月,北大在讨论制定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时,则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院原则凝练为“马院姓马、在马言马”。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91短视频APP时对“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提法很赞赏。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提法,集中回答了为什么要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干什么这两个重大问题。其中,“马院姓马”,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定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之魂、办院之本,是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初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使命。“在马言马”,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讲授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定位和职责领域。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目的就是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宣传的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战斗堡垒。就其“马院姓马”与“在马言马”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讲,“姓马”是根本,“言马”是“姓马”的表现。因为“姓马”,所以要“言马”,否则就会失去根本,失去方向。反过来,“姓马”必然要求“言马”,否则就容易空泛议论,落不到实处。“姓马”与“言马”这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始终保持这种鲜明导向。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处于这个阵地的最前沿,直接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事关党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全局,事关马克思主义事业的薪火相传,因此,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马克思主义是党写在自己旗帜上、贯彻到行动中的指导思想。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党设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受党的委托承担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保持“姓马”和“言马”的鲜明导向,它要求我们在重大的政治性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一点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质特征和政治原则。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讲授宣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日常的中心工作,学院的全部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展开。我们的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一编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为遵循;我们的学术研究必须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当前特别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都应该是深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家,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家给大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学院教师应打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忠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坚决落实“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统一要求

这一条要求本来是中宣部、教育部在2008年9月印发的《对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的规定。针对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总体上比较薄弱,许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二级机构,而是在院系之下设立叁级、四级机构,少数学校把教师分散在其他专业院系。这就难以形成凝聚力强的工作团队。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了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该文件明确提出:各高校都要设置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这一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2011年1月,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中,把这项要求列为各高校必须贯彻落实的核心指标。随后,还连续4年组织了专项督查。2015年9月,教育部又在经修订后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继续强化了此项要求。

2017年9月,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中进一步规定:“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机构,统一开设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叁个统一”既界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职责,也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学定位。这个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统一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机构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全国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都落实了“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统一要求,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有了自己的机构、家园和学科平台。但是,毋庸讳言,还是有少数高校至今还没有完成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的任务。其中,有的高校继续采取“一支队伍、两块牌子”的做法,即,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学院如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是一个单位,只是挂了两块牌子;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但是其中还保留着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部分,他们的学科布局中依然还保留有哲学、政治学等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甚至非马克思主义学科;有的高校虽然在名义上建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但是它并非是独立设置的二级机构,而是放在某个学部框架下的叁级建制。因而,看问题不能仅仅看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看实质。我们不能仅仅从有没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问题,而应该在必须做到“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这一条统一要求 上绝不能含糊。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继续落实这个统一要求,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独立家园,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要把已经成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建强,更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协调推进教学、学科、学院“叁个重点”建设

成立起来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怎样抓建设?教育部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中有一条规定很重要,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具有“叁个重点”的特殊地位,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这叁大建设呈现着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它们之间既互相分解又互相结合。这叁大建设需要统一设计,协调推进,共同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日常的中心工作,此项工作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全局,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和怠慢。就其原本来讲,是因为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有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设置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的必要。这也是为什么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中紧接着“组织领导与管理”之后讲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因。而且,在建设标准5大项一共56条具体要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项就占20条,这足以说明它的特殊重要性。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第一责任,是“叁大重点”之首。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理论工作,它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承担任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搭建学科平台。为了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既要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要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把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任务。学院的所有教师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自觉按照“一岗双能、一身二任”的要求去发展自己,推动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坚定走出“教学好、科研也好”的新路来,树立起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骨干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完整形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动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为主线,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问题和广大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且将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切实帮助学生增强鉴别是非的本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当然很重要的工作表现在学科授权点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问题。但是学科建设与学科授权点的建设这两者又不能等同,即使是没有学科授权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依然有学科建设的任务。学科建设的实质是科学研究的加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理研究,是为教学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都不应该游离于学科建设之外。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自身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组织保证。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去认识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意义,并且以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时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显示度和成效标准。落实建设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要在办公条件等硬件上达到不低于其他学院的水准,而且更要在软件上下气力。按照建设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名师工程,创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示范岗,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在职培训管理全过程;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师德“一票否决”。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文化,凝练体现办院目标的院训,力求展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所特有的魅力和良好形象;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引导师生建设良好的政治文化,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应该在社会服务与社会影响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学院要积极组织教师围绕重大的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总结开展调研,提交咨询报告;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起草工作,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宣讲团,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任务;支持教师在主流媒体上刊发有说服力的理论文章,创作更多的通俗理论读物、音像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支持教师在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方面敢于亮剑。

 

努力形成“上下同心、人人担责”的内部氛围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首先需要在学院内部形成高度的共识,形成良好的风气和建设氛围。学院必须讲政治、讲改革、讲团结、讲奉献。我们要把学院建设的任务分解到基层,分解到每一个成员,每个人都应该是学院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而不能只是做旁观者、评论员。学院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下军令状,不达目的不罢休。

在学院建设中,领导要带头,骨干要先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政班子职数要合理,配备要齐全。班子成员应该是由最能领会中央精神、最能联系师生群众、最能团结奉献、最能应对复杂局面的人来构成,他们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水平对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十分关键。这中间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和遴选出院长的合适人选来,要创造条件使这些院长更加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鉴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加强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作用,提高大家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新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精心制定和完善适用于五年以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学期要有工作计划,每学年要有工作总结,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做到在重大问题上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学院各项工作都能规范运转。学院建设要注意细节,从一点一滴做起,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防止用老办法对付新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有些高校虽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但是人员结构、学科设置还没有调整到位;有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班子职数太少,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有的学院还没有挑选出能力强的院长;有相当一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硬件条件不好;在一些高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管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还不强,社会影响还比较小。从总体上说,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需要有一个艰苦建设的过程,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解为只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级机构的一个名称,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搞成只是二级机构的翻牌行为。必须明确,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有标准的,要达到这个标准并非轻而易举。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定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级机构中的排头兵、领头雁、顶梁柱。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社会影响、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不仅要敢于担当,而且能够担当。严格说来,现有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没有达到建设标准要求的,是不够格的,它们往往带有某种政治表态的味道,它们今后的建设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积极创造“党政共管、社会共建”的外部环境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承担着特殊重要的任务,同时也面对着种种挑战和压力。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依然处于低潮,西方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依然占有优势。在这种国际国内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存在既有它特殊的必要,又有它特殊的困难。再加上,比起其他很多学院来,我们很多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的时间毕竟不长,多数学院是在2015年之后才成立的,它们的年龄小、经验少,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也都存在着自己的短板,而这些短板单靠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其学院建设的经验积累也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历练的阶段。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中特别规定,学校党委书记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切实负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文件要求,学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每学年分别到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校领导和分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校领导要主动研究学院工作,对学院开展经常性工作指导。文件还规定,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会议决议及时落实。文件还提出,推动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发展,主动争取与有关部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这个建设标准不仅仅是对各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要求,而且是对各高校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要求。落实建设标准,应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聚全校各方力量,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建强。

中宣部、教育部早在2015年2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件中就提出了“社会共建马院”的问题,文件要求:“各地宣传、教育部门要整合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这个文件精神,很多省市区先后开展了由宣传部、社会科学院、党校等部门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了联合共建协议,并及时加大了经费投入。有些地区还选聘了高水平的专家担任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聘教授。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一家人。近年来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各地区、各行业,都开展了很多学术性或工作性交流研讨活动,加上通过网络新媒体、手机朋友圈等,更扩大了这种交流研讨。这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活动今后还应该组织更多一些,发挥的效果更大一些。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在建设,而建设肯定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思进取要不得,急于求成也不行,我们需要在看准方向的前提下,周密设计,精心施工。虽然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会面对各种困难,还要付出各种艰辛,但是有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