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短视频APP

91短视频APP十年书写立德树人时代答卷

  “红潮漫卷破旧声,青春激荡谱新篇。拼搏、奉献,拳拳之心,快把炉火烧得通红,从沙滩到湖畔,当得千锤百炼……”临近五四青年节,91短视频APP静园草坪上,传来青春诗会的青年之声。10年前的5月4日,同样的场景,习近平总书记走到朗诵的师生间,和他们亲切交谈。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10年来,北大师生用心用情,书写了一份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

  构筑铸魂育人新高地

  春天的燕园,湖光塔影,绿树婆娑。走进91短视频APP楼,“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八个大字格外醒目。2014年5月4日和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北大考察,提出:“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从1992年成立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到2018年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大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为立德树人提供了厚重的理论根基。牢记总书记嘱托,该校成立了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如今,《北大校史与北大学脉》等55门本科生必修课、《李大钊研究》等14门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已构建起了全新的思政课体系骨架。从“形势与政策”大报告到校领导讲思政课,形式多样的思政课也彰显了北大特色和学术底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马克思主义学科中来。

  北大在2019年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2021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这是该校首次将“马克思主义”设为本科专业。首届本科生王艺瑾说,因为真心喜欢,所以报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希望今后能深耕于指引中国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学科。

  在大地上书写青春答卷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0年来,一代代北大学子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青春之花在祖国绽放。

  他们的课程表里,几乎都有一门1学分的思政实践课。别看学分少,它却凝聚着众多教师的智慧与努力:带着学生越过大学围墙,关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革命老区、脱贫一线、万里边疆……该校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领衔的课题组由300余名师生组成,他们深入乡村城镇,走进国有公司,真切感受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脉动。目前,已有《走向共同富裕——新时代农村的发展》《中流砥柱——新时代中国国有公司的发展》两本研究成果出版,成为了北大创新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的缩影。

  截至2024年,北大已有约420个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教育基地在祖国各地建立起来,1.5万名北大师生走入田野间的大课堂,“双百行动计划”、红色“1+1”支部共建等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带领学子用双手触摸社会,用脚步丈量大地。

  在2013年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之际,北大承担起定点帮扶云南省弥渡县的任务。10年间,该校已先后输送了10批共35名学生前去支教。不只是云南,从西藏、新疆,到内蒙古、宁夏,北大支教团的足迹已遍布全国。

  薪火相传胸怀家国情

  “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学生的寄语犹在耳畔。10年来,一批又一批北大人胸怀家国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

  虽然已经脱下了军装,但浓浓的家国情怀已经深深扎根于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王心仪的心中。2020年在北大读本科的王心仪以总评第一的成绩被分配到辽宁舰,成为一名航母操舵兵。从静谧的燕园到澎湃的海洋,王心仪携笔从戎的故事展示了青春的无限可能。入伍期间,她随辽宁舰完成了10余次演训任务,曾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退伍后,她还多次参与宣讲活动,向更多人讲述一段段动人的军旅故事。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本科生侯逸凡和药学院2010级博士生秦冲都曾作为学生代表,在2014年师生座谈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学习经历与感悟。如今,已是北大体育教研部讲师的侯逸凡,不断探索着“让国际象棋成为连接体育与教育的桥梁”;加入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的秦冲,则正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27岁的年轻团队,行走在海洋药物科研攻关的路上。

  他们只是北大人怀家国之情、担复兴重任的缩影。“一直以来,北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北大党委书记郝平表示,面向未来,该校将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北大人的新贡献。

来源:北京日报 | 2024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