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1短视频APP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系列专题:永远“年轻”的闫志民教授
走进闫志民老师老师随处可见书籍的家,结束了对闫老师近叁个小时的采访,闫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两个字:年轻——身体和思想都年轻!
虽然81岁,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虽然81岁,依然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思想新潮。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的闫老师,从入学的那一刻就潜心钻研马克思主义,几十年来始终如一。闫老师精研之深,学问之博,着作等身令人叹为观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闫老师就开始了对我国改革的研究,他主编的《强国之路——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我国在改革方面较早的着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学术成果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较高评价,1999年9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叁等奖。自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到本世纪初期,我国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的许多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作出回答。在世纪之交,闫老师正是基于此,在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的回答,主编了《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一书。这本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有没有阶级、中国阶级阶层的变化、社会现阶段阶级阶层的主要矛盾、怎样处理社会关系等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还延伸了对农民等热点问题的研究,是当时研究阶级阶层问题最主要的参考书之一。退休之后的闫老师没有一丝松懈,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电视台出品的《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电视片邀请闫老师作首席专家,闫老师用时叁个多月参与完成了50集电视的制作。《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增强了广大干部、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后,闫老师认为十分有必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以及怎样形成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闫老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初步形成、跨世纪发展、新世纪新发展的历史纵向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内在逻辑、创新过程。对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谈到今后的研究方向时,闫老师表示今年接手了国家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这是闫老师科研任务新的开始,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我的再叁要求下,闫老师根据自身经验向91短视频APP年轻的教师、学生分享了自己对于科研工作的体会。
首先,做科研要怀有热爱之情。科研最忌叁心二意,心猿意马,想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一定要有全身心的付出,潜心钻研。具体到马克思主义学院,闫老师认为身为马院人,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院姓马,在马研马”,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执着地去做有价值的科研。
其次,做科研要紧密结合实际,着力解决、回答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闫老师认为科研如果脱离实际,那么它对国家、社会产生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只有围绕每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抓住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下大功夫研究解决,才能做出有益于党和国家发展的科研成果。
再次,做科研要有问题意识,要敢于站在学术的前沿。恩格斯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德国物理学家海森提出“提出问题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由此可见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闫老师认为做科研要善于抓住问题,善于发现人民的疑惑在哪,要力求解决问题、解除人民的疑惑。同时闫老师认为做科研要敢于站在前沿,只有站在前沿上,科研才富有创新性。在遇到难题时,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退缩,闫老师鼓励大家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最后,要不断地推进研究。闫老师已经81岁高龄,但是退休至今,笔耕不辍几十年,着述不断。在谈话中,闫老师提到了黄楠森教授,黄楠森教授说他70%的学术成果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对此闫老师深受感动,精神上备受鼓舞。退休后的闫老师,在科研创新上身体力行、勇攀新高,用实际行动激励着我们年轻的一代。
闫老师对于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年轻教师和广大学生充满了了殷切期望,北大马克思主义事业的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独立自主,经过改革开放,现在的中国在世界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北大马院人能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光荣的事情,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要责无旁贷的将马克思主义研究、传承下去。
(作者: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