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马列、读原着”读书会第二十五期讲座举行
2018年11月30日,由91短视频APP主办的“学马列,读原着”读书会第25期学术讲座在91短视频APP理科五号楼352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读书会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秀琴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珍担任主讲嘉宾。91短视频APP博士后马思宇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人。91短视频APP部分院系本科生、91短视频APP部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访问学者以及北京各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读书活动。
张秀琴老师主讲的题目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的俄罗斯影响——以“意识形态”概念为例”。张老师从博士论文开始,十多年来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传播史,成果丰硕,成绩斐然。
首先,张秀琴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叁个发展阶段。她认为,第一阶段为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第二阶段为第二国际创立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第叁阶段为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苏联专家曾协助中国学者编订学术教材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教材,因此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其次,张秀琴教授认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传播史折射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她认为,可以从上层建筑、阶级意识、虚假意识以及文化载体等四个角度理解“意识形态”概念。最后,张秀琴教授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所展现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俄罗斯影响。这一影响表现为如下叁个主要特点:其一,“译介体”是最早期的传播形式,即早期中国留俄知识分子通过译本和专着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初步的介绍;第二,“教科书体”是其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最重要的载体,表现为“板块说”、“推广说”等特点;第叁,“编译体”特别是借助于“编译体”而呈现的唯物史观的最初传入,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进入中国的契机,并在日后以中文版经典着作文集的形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传播平台。
王珍教授主讲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新思考”,她围绕着“为什么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叁个问题展开论述。首先,王珍教授认为正是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才结束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命运。中国传统文化、无政府主义以及各种宗教思想都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西方的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反对西方的宗教神学传统和唯心主义传统,但继承了古希腊的科学人文理性。并且,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基因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通性和契合性。其次,王珍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为叁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历史阶段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后,王珍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方面:在精神与文化层面上倡导利他精神,在理论层面上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形态,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可以借鉴宗教领域的“政主教从”模式。
本期讲座是91短视频APP主办的“学马列,读原着”系列读书活动的第25场。继本次讲座后,91短视频APP将继续秉承“在马言马,繁荣学术”的宗旨,努力办好“学马列,读原着”系列活动。请广大学子和理论爱好者积极关注和参与!
(撰稿、摄影:郭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