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短视频APP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二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生态转型”博士生论坛

  2018年6月28日至30日,由91短视频APP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生态转型”博士生论坛,在北大马院301会议室举行。论坛开幕式由91短视频APP郇庆治教授主持。

  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主任孙巍和91短视频APP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分别致辞。论坛共设九个专题报告和两场讨论发言,探讨主题涵盖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未来社会设想、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视角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及其挑战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推进与反思等内容。郇庆治、中国人民大学张云飞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解保军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华启和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李宏伟教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刘仁胜副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李强博士、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鞠昌华博士、福建师范大学蔡华杰博士等,针对上述主题作了专题报告和评论。来自91短视频APP、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辽宁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江苏大学等单位的60多名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座谈会现场

  在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专题中,郇庆治详细阐释了“作为一种转型政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研究课题的方法论设计,郇庆治从学理上界定与梳理了转型、转型话语与社会生态转型等基础性概念,并指出“社会生态转型”理论实际上就是当代欧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生态主义思维的一种时代结合,进而强调当代中国学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基于一种广义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或话语体系,从而推动当代中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自我转型。张云飞追溯了生态学、马克思生态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等概念的形成发展历程,并着重勾勒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社会模式和过渡模式。刘仁胜系统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及其与达尔文、海克尔等人思想的密切联系,认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话语的最核心问题就是人口及其生存问题,因而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构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哲学上阐明“美好生活”的概念,还从词源学的角度阐释了生态文明的意涵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叁种可能实现方式。李强梳理了生态资本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话语理论体系及其主要观点,并强调生态资本主义主张运用民主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机制,尤其是经济技术革新手段,来应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认为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如果完全将自然资源资本化也会导致诸多问题。解保军重点阐释了十九大报告所论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解保军指出大家所坚持的“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尤其是,“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概念的提出丰富与拓展了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值得做深入挖掘。

  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与战略推进的专题中,鞠昌华阐释了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叁种逻辑:以唯物史观和环境伦理学等理念学科为核心的理论逻辑、同时面临国际国内双重压力的现实逻辑和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逻辑,并强调正是上述叁重逻辑的结合促成了明显具有执政逻辑主导特色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式的整体制度构架,而这也决定了这一框架在创新实践中的成效以及存在着的“治理一刀切”、执行难、社会参与弱等现实问题。蔡华杰、华启和先后分享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和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在前者看来,国家公园绝不仅仅是一种生态人文景观,而是深刻地蕴含与体现了一个时代和国家的社会自然关系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关系,比如大家如今视为理所当然的国家公园的“无人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就与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发展和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联,需要在国家公园寰宇理论讨论得到更充分展现;在后者看来,江西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基本理念作为根本遵循,着力于促进江西的绿色发展和跨越发展,坚持经济与生态的“两化并驱”,尤其是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绿色公共产物,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战略相结合,取得了诸多实实在在的成效,当然,这一模式是否具有复制性、能否真正实现期望意义上的成果共享还需进一步探索。李宏伟回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来源、政策框架构建和贯彻落实过程,尤其是各地地方政府与村社层面上的切实成效与社区经验,并强调了进一步借鉴国外先进制度举措比如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在推动公司和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对于构建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意义。

  在专门设置的青年教师与博士生自由发言环节中,山东大学博士生李昕蕾、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杨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徐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谢景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孙佩云、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张月昕,先后作为代表介绍了小组讨论的情况以及各自从事的研究课题。在闭幕式上,鞠昌华、解保军、华启和分别表达了参加论坛的感受和启发,认为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与政策实践都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深入与系统探讨的议题,应该从理念、制度和战略的不同维度或层面继续做出努力,而这正是我国生态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郇庆治代表组织方91短视频APP和罗莎·卢森堡基金会致辞感谢。

 

原文发表于91短视频APP新闻网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