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短视频APP

学术对话、思想争锋,经验相授、薪火相传——“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沙龙活动月暨毕业生学术欢送系列活动”第二场举办

2018年6月7日,91短视频APP第二场“学术沙龙活动月暨毕业生学术欢送系列活动”在理科5号楼352学术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沙龙点评人贺大兴老师,沙龙活动策划宋朝龙老师,沙龙主讲嘉宾2018届博士毕业生黄斐、陈晨和硕士毕业生汤博,学院各年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兄弟院校的师生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好者,共计30余人参加了本期活动。活动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为“学术对话与交流环节”,下半场为“经验传授与分享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陈筠淘同学担任主持。

在上半场的“学术对话与交流环节”,叁位毕业生分别围绕社会主义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历程与展望、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问题等核心论题依次作了交流发言。

黄斐以“社会主义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析英国新左翼内部的革命道路和理论道路之争”为题,从选题缘起、研究意义和主题阐释叁个方面展开演讲。她在演讲中指出:英国新左翼运动是二战后在英国兴起的旨在反对传统左翼的政治路线、探寻新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新左翼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对于社会主义与民族传统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曾在两代新左翼之间引起长时间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社会主义的实现应当立足于本土还是国际。以爱德华?汤普森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左翼主张走具有英格兰特色的革命道路,具体地、历史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用民族的和时代的语言说话。以佩里?安德森、汤姆?奈恩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左翼则主张扬弃本土民族文化的狭隘性,从欧陆移植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国际主义。通过对比,黄斐认为,两代新左翼的分歧归根结底是方法论的差异,即历史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冲突,实质是对于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道路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分歧。在全球化大发展时代,民族身份与认同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在国家、民族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如何保有民族自身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团结感显得尤为重要。但民族性也可能成为一种排斥和沙文主义的力量。如何在民族性和国际性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当代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影响因素。

陈晨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历程与展望”为题,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逐步获得独立形态并科学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她首先科学区分了建国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发展的叁个阶段:课程与教学混合研究的第一阶段、课程研究科学起步的第二阶段、课程研究独立发展的第叁阶段。其次,她指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学科化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科学研究问题将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呈现出了以服务课程实践为基本诉求、以系统性思维整合研究空间和以多学科理论交叉构成研究抓手的趋势,但同时也积累了诸如概念的重迭与交叉、研究对象过于集中、研究层次发展不平衡等一些问题。最后,基于这种现状和不足,陈晨认为应从课程的实践、理论和历史叁个层面进行改进和优化,建构立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系统,分别是:创新课程实践,拓宽研究的“横向”空间;发掘课程历史,深挖研究的“纵向”空间;优化课程理论,凝聚研究的“焦点”结构。

汤博以“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问题研究”为题,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案例分析、对于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的建议叁个方面,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清晰地呈现了他的研究思路和论文脉络。一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凸显的问题,包括:从业人员中缺乏有经验的理财专家,产物创新思维滞后,风险问题突出,理财产物刚性兑付问题违背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等。二是他以案例的形式着重分析了美国、香港、日本和瑞士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和经营特征,并对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和瑞士的保密制度进行重点分析,总结整理出一些在人才管理和资金安保方面可资借鉴的理财运作经验。叁是他提出了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转型“突围”策略,包括:个人理财产物转型、个人理财市场转型、销售转型、投资转型、管理转型和投资者教育模式转型等诸多方面。在市场转型中,展示了老年人口理财需求的激增这一业务蓝海,由此衍生出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应对之策,作为论文一大亮点。

贺大兴老师对叁位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简短的点评。他首先肯定了叁位同学在演讲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台风和充分自信的气质,接着为各位同学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改进的思路:一是建议黄斐对研究的重要性论述进一步展开,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也可继续阐发;二是建议陈晨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将零碎的读书体会和治学方法系统化,不断积累、善于总结,以提炼出精华的思想内容,服务于论文的写作;叁是建议汤博要注重延展论文的创新点,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还要能够在内容上实现创新,等等。贺大兴老师还鼓励大家要敢于进行学术批判,学会在批判旧观点中建构新理念、提出新思维。

在下半场的“经验传授与分享环节”,叁位毕业生代表先后就“出国交流及英语学习”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黄斐就如何申请出国留学、如何主动融入当地学习生活、如何理性看待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等问题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她认为崇洋媚外和民族自大都是不可取的,应当以平和客观的心态看待中西差别。

陈晨分享了在国外学习、生活的两点体会:一是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主动地去参与交流,也主动地寻求帮助,提高自我成长的能力;二是要通过理性、客观的观察和思考达到“祛魅”,正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既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保持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

汤博分享了他学习英语的技巧和方法,即平时要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必要时还可通过报考英语方面的资格证来督促自己学习英语。此外,通过观看国外的英语电影也会对英语语感的提升大有助益。

现场听众进行了积极提问,问题涉及:“如何撰写好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做学术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在国外如何进行文献查阅”、“国外生活攻略与指南”、“如何联系出国留学的国外导师”、“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等,气氛热烈,叁位主讲人分别对听众的提问进行了回应和解答。

沙龙活动策划人宋朝龙老师再次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沙龙活动月暨毕业生学术欢送系列活动”的两点初衷:一是为毕业生提供总结学习生涯的平台。北大马院一向重视对学生的学术素质的锻炼,从一入学就强调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抓人才培养的质量内涵。通过这个沙龙,可以展示出博士经过四年、硕士经过两年训练后的学术思想、学术视野、学术人格、学术形象。二是毕业生第一次作为学者的首秀平台。学者的首秀一定要有自信,要有精炼的表达,通过展示自身在某个领域的话语权,传达一种学术理念,呈现出一个学术问题的意义和价值,这才是作为博士生最内核的东西,也是社会、学界检验博士生最终的标准。宋老师强调,经过博士生阶段的培养,要经历类似于柏拉图所说的从一种经验世界的洞穴当中跨入一个理念世界的飞跃,从而形成自己的学术理念、学术话语、学术品格、学术批判意识。因此,北大马院研究生的学术沙龙活动定位在学术,它不同于简单的学习经验交流和具体业务工作的指导。宋老师还指出,谈每一个具体问题背后都应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一种知识视野作为支撑,这种体系和视野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涌现出来,否则就涌现不出来,只是就经验谈经验。他以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为例,指导我们要学会将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作为观察当下世界意识形态的窗口,观察与会学者到底讲了什么东西,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图景,由此嵌入自己的问题,这样一来,那些作为学术该涌现出来的东西才能涌现出来,如果只是一个经验的叙述,那永远涌现不出普遍的意义。最后,宋老师希望毕业的同学们加入世界马克思主义学会,一起关心和建设这个平台。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生活在中国、生活在中国的北大,而且这么年轻、这么富有朝气,就应该有一种使命、一种视野、一个事业,把自己的学术形象、学术人格、学术品质、学术话语、学术理念建立并巩固起来,及时传达出去,形成公共文化的一部分,以对这个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参加了沙龙,并分别赠予叁位毕业生《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一书作为纪念,并合影留念。

2018年91短视频APP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沙龙活动月暨毕业生学术欢送系列活动”共计三期,是学院欢送毕业生的特别活动,旨在为毕业生创造交流学术观点和分享毕业经验的平台,也帮助在校生见贤思齐,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青年学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砥砺、共同发展。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原著阅读方法和论文写作”、“出国交流及英语学习”两期活动,在师生中反响良好,最后一期的主题为“学术交流与就业指导”,相关信息将及时发布在91短视频APP的微信公众号“PKU马院”,敬请关注。(文/张懿  图/黄敏)